來自全球197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如今達成了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協議——為了控制全球變暖而減少化學制冷劑的排放。這項10月15日在于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舉行的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第28次締約方大會上達成的協議,預計將在21世紀減少88%的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(hfcs)的排放。
荷蘭比爾特霍芬國家公共健康與環境研究所大氣科學家guusvelders表示:“這是氣候領域的一件大事。”
限控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協議是繼《巴黎協定》后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達成的又一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。協議明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的氫氟碳化物限控義務,同時發達國家將為發展中國家履約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援助,切實體現了“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”原則。
根據協議,各國將分三批減少使用氫氟碳化物,美國等發達國家將從2019年開始首先減少氫氟碳化物用量;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發展中國家從2024年開始減少用量;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從2028年開始減少用量。
此前有科學研究發現,用于發泡劑、冰箱及空調制冷劑等的氯氟烴化合物會破壞大氣臭氧層。上世紀80年代全球開始淘汰氯氟烴化合物等破壞臭氧層的物質,結果導致其替代品氫氟碳化物的廣泛應用,其導致全球變暖作用也日益彰顯。
專家認為氫氟碳化物對氣候變暖的作用遠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強,因此也有人將氫氟碳化物稱作“超級溫室氣體”。1997年通過的《京都議定書》將氫氟碳化物列為溫室氣體。
經過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各締約方共同努力,2015年舉行的第27次締約方大會確定了“迪拜路徑規劃”,同意設立接觸小組,就氫氟碳化物修正案提案展開實質性討論。今年的締約方大會則根據“迪拜路徑規劃”要求,完成修正案談判工作。
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0月15日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,歡迎限控氫氟碳化物協議通過,指出這將為應對氣候變化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發揮重要作用,并將對實現《巴黎協定》的控制升溫目標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。潘基文呼吁社會各界繼續協調合作,及時落實各類應對氣候變化協議,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。
“我們非常有信心,這個條約將順利通過。”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倡議團體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主席durwoodzaelke這樣說道。
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科學評估小組聯合主席、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大氣科學家davidfahey表示:“這就像是一篇博士論文,這也是它為什么用了7年才浮出水面的原因。”
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于1987年簽署,旨在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,于1989年生效。《蒙特利爾議定書》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最成功的多邊環境條約。經過多年談判,各方同意利用其機制管控氫氟碳化物排放,再次展現了該議定書的成功。
一個中國。一家冷凍化工公司。一站解決。